红豆杉的种植和管理方法
丹东红豆杉小苗属植物广泛散布于北半球,国内除新疆、宁夏、青海、内蒙古等省区未见外,其余各省区均有或引种栽培。利用红豆杉提取的具有十分明显的价值,是在方有一定的效果,另外在园林应用、盆景开发等方面也有杰出的价值,近来遭到各地苗木生产经营者的重视。然而,怎么完工栽培,产生更大的效益呢?
苗圃地挑选根据散布与气候材料分析,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栽培,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四川以及陕、甘、鄂、豫的秦巴山区为优选区。育苗圃地以接近栽培地为宜,选交通便当,具排灌条件、地形平缓开阔、土壤肥美通气、保水肥、无盐碱等的立地条件,露天或稀疏乔木林下均可。
采穗圃管理将或引种成活的各种红豆杉实生苗或扦插苗,集中于采穗圃,栽培密度1米或0.8米×1.2米,每公顷7500至9000株为宜。冬前或开春,自地上30厘米处平茬,并根据植株大小,每株穴施氮磷钾复合肥0.05至0.1公斤,旺盛成长期间,即5至7月间,应追肥2至3次,追肥以氮肥为主,每次每公顷可施尿素75至150公斤,另外还可辅以0.1%至0.3%尿素结合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,也可1至10mg/l6-腺嘌呤和赤霉素等成长调节剂处理促进萌芽发枝。鉴于红豆杉喜阴湿,是幼龄期植株怕强光与干旱的特点,建圃初期可套种高秆作物如玉米与小青菜等矮小作物,水分管理以保持高空气湿度,土壤湿润而不涝渍为宜。
圃地规划平原按方田规划,与主道路及灌溉系统相适应;丘陵与山地按等高线修成适宜的台田,反坡梯田或鱼鳞坑。配备一定的辅助用房,建好输配水系统。在上风位置设防护林。红豆杉幼树喜阴湿,宜密植,鉴于收成物为小枝与叶片,其产量一靠发枝量,二靠密度,因而,除加强管理促进成长外,也应加大栽培密度,每公顷栽植1.8万至2万株为宜。为了便于管理与采集收成,株行距以0.4米×1.0米为宜。